皰疹性咽峽炎是指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咽部皰疹和潰瘍。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柯薩奇病毒A組、腸道病毒71型等引起,常見癥狀有發熱、咽痛、拒食、流涎等,多發于夏秋季,兒童更易感染。
1、病毒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柯薩奇病毒A組和腸道病毒71型等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過飛沫傳播或接觸傳播進入人體,在咽部黏膜上皮細胞內復制,導致局部炎癥反應和皰疹形成。病毒感染后潛伏期通常為3-5天,隨后出現臨床癥狀。
2、典型癥狀
皰疹性咽峽炎典型表現為突發高熱,體溫可達39-40攝氏度,伴有明顯咽痛和吞咽困難。檢查可見咽部充血,軟腭、懸雍垂、扁桃體等處出現灰白色皰疹,皰疹破潰后形成潰瘍。嬰幼兒常表現為拒食、流涎、煩躁不安等癥狀。
3、診斷方法
皰疹性咽峽炎診斷主要依靠典型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特征。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檢查咽部特征性皰疹和潰瘍。必要時可進行咽拭子病毒分離或核酸檢測以明確病原體。血常規檢查通常顯示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
4、治療措施
皰疹性咽峽炎治療以對癥支持為主。發熱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咽痛明顯者可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噴霧緩解癥狀。重癥患者可考慮使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同時需注意補充水分,維持電解質平衡,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5、預防護理
預防皰疹性咽峽炎需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患病期間應隔離休息,使用過的餐具需消毒。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淡鹽水漱口。飲食宜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持續高熱、精神萎靡、肢體抖動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皰疹性咽峽炎患者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宜選擇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牛奶、果汁等,避免過熱、過硬或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潔,可用生理鹽水漱口。密切監測體溫變化,高熱時可進行物理降溫。注意觀察有無脫水表現,如尿量減少、口唇干燥等。患病期間應居家隔離,避免去公共場所。平時應加強鍛煉,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如癥狀加重或出現神經系統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