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血管內皮損傷、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
冠狀動脈內脂質沉積形成斑塊,斑塊表面纖維帽破裂后暴露脂質核心,激活血小板聚集并引發凝血反應。斑塊破裂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見的病理基礎,多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導致的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有關?;颊呖赡艹霈F劇烈胸痛、大汗淋漓等癥狀,需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明確診斷。
2、冠狀動脈痙攣
冠狀動脈血管壁平滑肌強烈收縮導致管腔暫時性閉塞,多由吸煙、寒冷刺激或情緒激動誘發。痙攣可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進一步促進血栓形成。這類患者心電圖可見ST段抬高,但冠狀動脈造影可能顯示無明顯狹窄,需結合臨床癥狀綜合判斷。
3、血栓形成
斑塊破裂后血小板激活釋放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形成血栓。血栓完全阻塞冠狀動脈時會導致心肌持續性缺血壞死。血液高凝狀態、長期臥床等因素會增加血栓形成概率,需緊急進行溶栓或介入治療恢復血流。
4、血管內皮損傷
高血壓血流沖擊、高血糖代謝產物、吸煙等均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收縮物質分泌增加而舒張物質減少。內皮功能異常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增加斑塊不穩定性。改善內皮功能需控制基礎疾病,同時使用他汀類藥物穩定斑塊。
5、心肌耗氧量增加
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或甲亢等狀態下,心肌對氧氣需求急劇增加。當冠狀動脈存在狹窄時,供需失衡會導致心肌缺血壞死。這類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合并嚴重冠狀動脈狹窄者需考慮血運重建手術。
預防急性心肌梗塞需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危險因素,戒煙限酒并保持規律運動。出現持續性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確診后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日常飲食宜低鹽低脂,多攝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定期監測心電圖和心臟超聲評估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