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流產后需注意觀察出血情況、預防感染、調整飲食、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藥物流產是通過藥物終止早期妊娠的方法,術后身體恢復需要特別關注。
1、觀察出血
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通常持續1-2周,出血量應逐漸減少。若出血超過月經量、持續時間超過兩周或出現大血塊,可能提示流產不全或感染,需及時就醫。保留使用的衛生巾有助于醫生評估出血量,避免使用衛生棉條以防感染。
2、預防感染
流產后子宮頸口處于開放狀態,易發生上行感染。應保持會陰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禁止盆浴和游泳。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避免病原體侵入。如出現發熱、下腹疼痛、異常分泌物等感染癥狀,需就醫進行抗感染治療。
3、飲食調整
流產后身體處于虛弱狀態,需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瘦肉促進組織修復,增加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預防貧血。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鐵吸收。少量多餐,保證充足水分攝入。
4、避免劇烈運動
術后兩周內應以臥床休息為主,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防止出血加重??蛇M行散步等輕度活動促進宮腔積血排出。一個月內禁止游泳、瑜伽等可能增加腹壓的運動,待首次月經復潮后逐步恢復常規運動量。
5、定期復查
流產后7-10天需超聲檢查確認妊娠組織是否完全排出,監測血HCG水平至正常范圍。如發現宮腔殘留需行清宮術。術后首次月經可能延遲,若超過40天未復潮需就診。嚴格避孕3-6個月,待子宮內膜完全修復后再計劃妊娠。
藥物流產后身體需要時間恢復,應保證充足睡眠和情緒穩定。注意保暖避免受涼,穿著寬松棉質內衣減少摩擦。出現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時可服用鐵劑,但需遵醫囑。記錄月經恢復情況,選擇可靠避孕方式防止重復流產。如出現持續腹痛、發熱或異常陰道排液等不適,應立即就醫排查并發癥。保持良好心態,必要時尋求心理疏導幫助度過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