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視眼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遠視的發生主要與眼球前后徑過短或屈光力不足有關,遺傳因素可能通過影響眼球發育導致這些結構異常。
生理性因素中,嬰幼兒時期輕度遠視屬于正常現象,多數會隨眼球發育自然消退。兒童期眼球發育遲緩可能延長生理性遠視的時間,這種情況通常與家族發育模式相關。部分人群角膜曲率較平坦屬于先天特征,可能增加遠視風險。
病理性因素方面,家族性眼球發育異常可能與特定基因變異有關,如AXL、SHH等基因的突變可能干擾眼球正常生長。馬凡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常伴隨眼球結構異常,這類患者出現高度遠視的概率顯著增高。
遠視的遺傳模式多為多基因遺傳,父母雙方均有遠視時子女患病風險增加。典型表現為學齡期兒童出現視物模糊、閱讀困難等癥狀,可能伴隨眼疲勞、頭痛等視疲勞綜合征。
建議有遠視家族史的兒童在3歲前進行首次視力篩查,學齡期每半年復查屈光狀態。對于已確診的遠視患者,可通過光學矯正、視覺訓練等方式改善癥狀,高度遠視需警惕弱視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