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高可通過二甲雙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藥物治療,可能與胰島素抵抗、β細胞功能減退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多飲多尿、體重下降等癥狀。
1、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通過抑制肝臟糖異生、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該藥物不刺激胰島素分泌,單獨使用低血糖風險較低,常見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肥胖患者尤其適合使用。
2、格列美脲:
格列美脲屬于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發揮作用。該藥物降糖效果較強,需注意可能引發低血糖,建議從小劑量開始使用。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
3、西格列汀:
西格列汀為DPP-4抑制劑,通過延緩腸促胰素降解、增強胰島素分泌來調節血糖。該類藥物不增加體重,低血糖發生率低,適合老年患者使用。可與二甲雙胍聯用增強療效。
4、胰島素治療:
當口服藥控制不佳時,基礎胰島素如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胰島素治療需密切監測血糖,避免劑量過大導致夜間低血糖。注射部位需定期輪換。
5、聯合用藥:
二甲雙胍聯合SGLT-2抑制劑如達格列凈可協同降糖,后者還具有減重、降壓的額外獲益。用藥方案需個體化調整,定期復查糖化血紅蛋白評估療效。
控制空腹血糖需藥物與生活方式干預相結合。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燕麥、藜麥,限制精制碳水攝入。定期監測空腹及餐后血糖,每3個月檢查糖化血紅蛋白。出現視力模糊、傷口不愈等癥狀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