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可能由年齡增長、遺傳因素、激素水平異常、慢性炎癥、環境致癌物暴露等原因引起。
1、年齡因素:
前列腺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顯著上升,50歲以下男性罕見,65歲以上人群占新發病例的60%以上。細胞DNA修復能力下降及長期累積的基因突變是主要機制。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篩查。
2、遺傳易感性:
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患病風險增加2-3倍,BRCA1/2基因突變攜帶者的風險提升至30%。這類人群需提前至40歲開始監測,必要時進行基因檢測。
3、雄激素影響:
雙氫睪酮過度刺激可導致前列腺上皮細胞異常增殖。臨床數據顯示去勢治療患者發病率降低,但外源性睪酮替代治療尚未證實直接致癌。
4、慢性炎癥:
長期前列腺炎可能通過氧化應激損傷DNA,與GSTP1基因甲基化相關。炎癥區域活檢常發現前列腺上皮內瘤變,這是癌前病變的病理學特征。
5、環境暴露:
接觸鎘等重金屬的產業工人發病率較高,其機制可能與金屬離子干擾鋅代謝有關。高脂飲食和肥胖人群的發病風險提升40%,推測與脂肪組織分泌的炎癥因子相關。
保持番茄、西蘭花等富含番茄紅素和硫化合物的飲食,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避免久坐行為。對于高風險人群,定期直腸指檢聯合多參數MRI檢查可提高早期診斷率。已確診患者需根據Gleason評分選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或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