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需要檢查視力、眼底照相、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壓測量等項目。
1、視力檢查
視力檢查是評估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功能的基礎項目。通過標準對數視力表檢測裸眼視力和矯正視力,可初步判斷視網膜病變是否影響中心視力。早期病變可能不影響視力,但隨病情進展可能出現視物模糊、變形等癥狀。定期視力監測有助于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2、眼底照相
眼底照相能清晰記錄視網膜微血管改變情況。采用免散瞳或散瞳眼底相機拍攝后極部及周邊視網膜,可觀察到微血管瘤、出血點、硬性滲出等特征性改變。系列眼底照片對比能客觀評估病變進展情況,為治療決策提供依據。檢查過程無創,但散瞳后可能出現短暫畏光。
3、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能高分辨率顯示視網膜各層結構。該檢查可精準檢測黃斑區水腫厚度、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脫離等細微改變,對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的診斷和隨訪具有重要價值。檢查時需患者配合固定注視,掃描過程約5-10分鐘,無輻射無接觸。
4、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動態觀察視網膜血管滲漏情況。靜脈注射熒光素鈉后連續拍攝眼底圖像,能清晰顯示毛細血管無灌注區、新生血管等缺血性改變。該檢查對判斷病變嚴重程度和指導激光治療有重要意義,但可能出現惡心、皮膚黃染等短暫不良反應。
5、眼壓測量
眼壓測量是篩查糖尿病相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重要手段。采用非接觸式眼壓計或Goldmann壓平眼壓計測量,可早期發現眼壓異常。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晚期可能因新生血管生長導致房角關閉,引起繼發性青光眼。定期眼壓監測有助于預防不可逆視神經損傷。
糖尿病患者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眼科檢查,出現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癥狀需及時就診。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水平有助于延緩視網膜病變進展。日常注意用眼衛生,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飲食上保證適量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遵醫囑規范治療,定期隨訪復查,可最大限度保護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