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稠可通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華法林等藥物治療。血稠通常由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吸煙、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血小板藥物:
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風險,適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氯吡格雷作為P2Y12受體拮抗劑,常用于支架術后或阿司匹林不耐受者。替格瑞洛作為新型抗血小板藥,起效更快且不受基因多態性影響。
2、抗凝藥物:
華法林通過抑制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合成,用于房顫或靜脈血栓患者,需定期監測INR值。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藥直接抑制Xa因子,出血風險較低且無需常規監測。達比加群酯作為直接凝血酶抑制劑,適用于非瓣膜性房顫患者。
3、降脂藥物:
阿托伐他汀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血液黏稠度。瑞舒伐他汀降脂強度更高,適合高危心血管患者。依折麥布抑制膽固醇腸道吸收,常與他汀類藥物聯用。
4、血糖控制藥物:
二甲雙胍通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減少糖化血紅蛋白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恩格列凈作為SGLT-2抑制劑,兼具降糖和心血管保護作用。格列美脲刺激胰島素分泌,適用于胰島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
5、血流改善藥物:
西洛他唑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擴張血管,改善外周動脈疾病患者的血液黏度。貝前列素鈉具有抗血小板和血管舒張作用,用于慢性動脈閉塞癥。己酮可可堿降低紅細胞聚集性,增強微循環血流。
血稠患者需配合低脂低鹽飲食,控制每日膽固醇攝入低于300mg,增加深海魚、燕麥等富含ω-3脂肪酸及膳食纖維的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限酒并保持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定期監測血脂、血糖及凝血功能,合并高血壓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出現頭痛眩暈、視物模糊等血液高凝癥狀時需及時就醫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