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主要有年齡超過40歲的中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高度近視患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者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1、中老年人
年齡增長是開角型青光眼的獨立危險因素,40歲以上人群房水排出功能逐漸減退,眼壓代償能力下降。這類人群需每年進行眼底視神經檢查和眼壓測量,早期發現可通過藥物控制眼壓,常用藥物包括前列腺素類滴眼液、β受體阻滯劑等。
2、家族遺傳史
直系親屬患有青光眼的人群患病概率顯著增高,可能與遺傳性小梁網結構異常有關。建議有家族史者從30歲開始定期進行視野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等專項篩查,若發現視神經損傷需立即干預。
3、高度近視
600度以上近視患者眼球壁變薄、視神經更易受眼壓損害。這類人群除常規眼壓監測外,應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眼壓波動,控制近視度數增長有助于降低風險。
4、激素使用者
長期局部或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會抑制小梁網細胞功能,導致房水流出受阻。哮喘、類風濕等需長期激素治療者應每3個月監測眼壓,必要時更換為無激素替代方案。
5、慢性病患者
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會加速視神經微循環障礙,與青光眼損傷具有協同效應。這類患者需嚴格控制原發病,合并眼壓升高時可選擇不影響全身病的降眼壓藥物如碳酸酐酶抑制劑。
建議高危人群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長時間低頭或暗環境用眼,適量補充含葉黃素的深色蔬菜。進行游泳等有氧運動時注意避免憋氣動作,定期眼科檢查應包括眼壓測量、眼底照相和視野檢查。出現視物模糊、虹視等癥狀時須立即就醫,早期干預可有效延緩視功能損害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