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通過調整睡眠環境、建立規律作息、放松訓練、限制咖啡因攝入、認知行為療法等方式治療。失眠通常由壓力過大、作息紊亂、環境干擾、咖啡因依賴、焦慮抑郁等因素引起。
1、改善睡眠環境:
臥室溫度保持在18-22℃,使用遮光窗簾減少光線干擾,選擇硬度適中的床墊和透氣棉質寢具。白噪音設備或耳塞可屏蔽外界聲響,避免放置電子鐘表等可能造成心理壓力的物品。
2、固定作息時間:
設定固定起床時間并嚴格執行,包括周末。早晨接觸陽光30分鐘調節生物鐘,午睡控制在20分鐘內。睡前2小時避免劇烈運動,建立洗澡-閱讀-關燈的固定入睡程序。
3、放松技巧訓練:
腹式呼吸練習采用4-7-8節奏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漸進式肌肉放松從腳部開始逐個部位收緊再放松。冥想時可專注呼吸或引導想象,每天練習10-20分鐘。
4、控制興奮物質:
下午3點后停止飲用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飲品,每日咖啡因總量不超過400mg。睡前4小時避免尼古丁和酒精攝入,晚餐減少高糖高脂食物,可適量食用香蕉、溫牛奶等含色氨酸食物。
5、心理干預治療:
失眠可能與焦慮情緒、災難化思維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入睡恐懼、睡眠狀態誤解等癥狀。認知行為療法通過睡眠日記識別錯誤認知,刺激控制療法要求臥床僅用于睡眠,睡眠限制療法逐步延長臥床時間。
規律進行快走、瑜伽等中等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晚餐選擇小米粥、酸棗仁等安神食材,睡前1小時避免藍光暴露。持續失眠超過1個月或伴隨日間功能損害需就診排除睡眠呼吸暫停、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器質性疾病,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右佐匹克隆、唑吡坦、阿戈美拉汀等藥物,慎用苯二氮?類藥物。睡眠專科可能采用多導睡眠監測、經顱磁刺激等診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