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可通過血壓監測、尿蛋白檢測、血液檢查、胎兒監護、超聲檢查等方式診斷。先兆子癇通常由胎盤功能異常、血管內皮損傷、遺傳因素、免疫調節失衡、營養缺乏等原因引起。
1、血壓監測:
持續血壓≥140/90mmHg是核心診斷標準,動態監測需間隔4小時以上重復測量。家庭自測血壓可輔助發現隱匿性高血壓,但需避免情緒緊張或運動后立即測量。血壓晝夜節律異常者需警惕靶器官損傷風險。
2、尿蛋白檢測:
24小時尿蛋白定量>0.3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具有診斷價值。試紙法篩查陽性時需進一步確認,注意排除尿路感染干擾。突發蛋白尿伴水腫需緊急評估,可能提示病情快速進展。
3、血液檢查:
血小板計數<100×10?/L、轉氨酶升高2倍以上、血清肌酐>1.1mg/dl提示重度子癇前期。溶血指標異常合并肝酶升高需鑒別HELLP綜合征。定期監測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可評估凝血功能。
4、胎兒監護:
無應激試驗NST異常反映胎盤灌注不足,生物物理評分≤6分需干預。多普勒超聲檢測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數>0.7提示胎兒窘迫。生長受限胎兒需每周兩次胎心監護,必要時促胎肺成熟。
5、超聲檢查:
胎盤厚度<2cm或>4cm均屬異常,胎盤早剝者可見后壁血腫。子宮動脈PI值>1.5預測價值較高,孕中期篩查陽性率達80%。眼底檢查見動脈痙攣或滲出提示全身小動脈病變。
孕婦應保證每日攝入80-100g優質蛋白質,補充鈣劑1000-1500mg/天,限制鈉鹽攝入<6g。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改善循環,每日左側臥位休息不少于2小時。出現視物模糊、持續頭痛或上腹痛需立即就醫,重度患者需在具備新生兒搶救條件的醫院分娩。每2-3天監測體重變化,周增長>0.5kg提示體液潴留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