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可通過超聲檢查、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X線檢查、血液檢查等方式診斷。
1、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是主動脈瘤篩查的首選方法,具有無創、便捷、經濟的特點。通過超聲波成像可觀察主動脈直徑、瘤體位置及血流情況,對腹主動脈瘤的檢出率高達95%。便攜式超聲設備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社區篩查。
2、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能清晰顯示主動脈三維結構,精確測量瘤體大小和范圍。檢查需注射碘對比劑,可評估血管壁鈣化、血栓形成及鄰近器官受壓情況。該檢查對手術方案制定具有重要價值,但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
3、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無需電離輻射,適合長期隨訪監測。通過流動血液信號與靜止組織對比,可評估主動脈壁炎癥、夾層形成及分支血管受累程度。檢查時間較長,體內有金屬植入物者需提前告知
4、X線檢查:
胸部X線可顯示主動脈擴張導致的縱隔增寬,腹部X線可能發現動脈瘤鈣化影。雖然特異性較低,但作為基礎檢查能提示主動脈異常,常作為其他影像學檢查的補充手段。
5、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炎癥指標和生化檢測,用于評估感染風險及器官功能。D-二聚體檢測有助于鑒別急性主動脈綜合征,血脂血糖檢測可評估動脈硬化危險因素。梅毒血清學試驗可排除梅毒性主動脈炎。
確診主動脈瘤后需定期監測血壓,建議低鹽低脂飲食,控制每日鈉攝入量低于2000mg,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十字花科蔬菜。避免劇烈運動及突然用力,可選擇散步、太極等低強度活動。戒煙并控制體重,BMI宜保持在18.5-23.9之間。術后患者需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每3-6個月復查影像學檢查。出現突發胸背痛、呼吸困難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