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青光眼和繼發性青光眼的區別主要在于病因、發病機制及治療策略。原發性青光眼通常與遺傳或眼球結構異常有關,而繼發性青光眼由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發。
一、病因差異
原發性青光眼多因房水引流系統先天發育異常或遺傳因素導致,如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與小梁網功能障礙相關。繼發性青光眼則繼發于外傷、葡萄膜炎、白內障膨脹期、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明確誘因,例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
二、臨床表現
原發性青光眼早期多無明顯癥狀,開角型表現為視野漸進性缺損,閉角型可急性發作伴眼痛頭痛。繼發性青光眼除眼壓升高外,常合并原發病體征,如虹膜新生血管、晶狀體脫位或炎癥性黏連。
三、診斷要點
原發性青光眼需排除其他眼病后確診,依賴房角鏡、視野檢查和OCT評估視神經。繼發性青光眼診斷需明確原發病因,如UBM檢查可發現虹膜后黏連,眼底造影能識別缺血性病變。
四、治療原則
原發性青光眼以控制眼壓為主,常用前列腺素類滴眼液、β受體阻滯劑,晚期需小梁切除術。繼發性青光眼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如抗VEGF藥物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同時聯合降眼壓措施。
五、預后特征
原發性青光眼進展較緩慢但不可逆,需終身隨訪。繼發性青光眼預后與原發病控制相關,如及時解除白內障或炎癥因素,部分患者眼壓可恢復正常。
兩類青光眼患者均需定期監測眼壓和視功能,避免劇烈運動、一次性大量飲水等可能誘發眼壓升高的行為。飲食注意補充深色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物質,控制咖啡因攝入。出現視物模糊、虹視等癥狀應立即就醫,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眼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