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腎是先天性腎臟畸形的一種,指兩側腎臟在下極或上極融合形成馬蹄鐵狀結構。這種解剖異常確實容易引發腎積水,主要與輸尿管走行異常、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等因素有關。
馬蹄腎導致腎積水的核心原因是輸尿管受壓或位置異常。正常腎臟的輸尿管從腎盂垂直向下進入膀胱,而馬蹄腎的輸尿管需跨越融合的腎組織,形成彎曲或高位插入,容易造成尿液引流不暢。腎盂輸尿管連接部可能因血管壓迫或纖維帶束縛形成機械性梗阻,進一步阻礙尿液排出。部分患者合并重復輸尿管畸形,也會增加尿流動力學紊亂風險。
腎積水早期可能僅表現為輕度腰部酸脹,容易被忽視。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典型腎絞痛發作、反復尿路感染或血尿。長期未干預的重度腎積水會導致腎功能進行性損害,超聲檢查可見腎盂腎盞擴張,腎皮質變薄。約30%的馬蹄腎患者會并發腎結石,這與尿液滯留和代謝異常密切相關。
臨床處理需根據積水程度采取階梯化方案。輕度積水建議定期超聲監測,每日保持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避免憋尿。中度積水可嘗試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松弛輸尿管平滑肌,或膽堿能藥物如溴吡斯的明促進尿液排出。對于合并結石或頑固性感染,需考慮輸尿管支架置入術。重度積水伴腎功能損傷時,腎盂成形術或輸尿管再植術是根本解決方案。
馬蹄腎患者應每年進行腎功能檢查和泌尿系超聲篩查。出現持續腰痛、發熱或肉眼血尿時需及時就醫。日常生活中注意預防便秘、控制血壓,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妊娠期馬蹄腎患者發生腎積水的風險顯著增高,需加強產前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