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頭暈主要通過中藥調理、針灸療法、推拿按摩、拔罐療法、飲食調養等方式進行。頭暈可能與氣血不足、肝陽上亢、痰濕內阻、腎精虧虛、外感風邪等因素有關,需根據具體證型辨證施治。
1、中藥調理
中醫將頭暈分為不同證型,針對氣血不足型可選用八珍湯,肝陽上亢型常用天麻鉤藤飲,痰濕內阻型推薦半夏白術天麻湯,腎精虧虛型適用左歸丸,外感風邪型多用川芎茶調散。中藥需由中醫師根據舌脈象辨證開具,避免自行用藥。部分頭暈患者可能伴有惡心、耳鳴、視物旋轉等癥狀,中藥調理可同時兼顧伴隨癥狀。
2、針灸療法
針灸通過刺激百會、風池、太陽等頭部穴位調節氣血運行。實證頭暈多采用瀉法針刺,虛證則配合艾灸溫補。對于頸源性頭暈可加刺頸夾脊穴,耳源性頭暈可選聽宮、聽會等耳周穴位。針灸治療需由專業醫師操作,10-15次為一個療程,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暈針反應需及時告知醫師。
3、推拿按摩
針對肌肉緊張導致的頭暈,可采用拿捏風池穴、按揉太陽穴等手法緩解椎動脈壓迫。頸椎錯位者需正骨復位,但禁止暴力手法。推拿前應排除嚴重頸椎病、椎動脈狹窄等禁忌癥。每日早晚可自行做頸部米字操,配合手掌搓熱敷眼能改善腦部供血。
4、拔罐療法
在背部膀胱經走罐可疏通經絡,特別適合外感風寒或濕邪困阻引起的頭暈。留罐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體質虛弱者改用閃罐法。拔罐后出現紫黑色罐印多提示氣血瘀滯,需結合其他療法綜合調理。皮膚破損、血液病患者禁用此法。
5、飲食調養
氣血虧虛型宜食山藥、紅棗、龍眼等補益食材,肝陽上亢者推薦菊花、芹菜、荷葉等清熱平肝之品。痰濕體質應少食肥甘厚味,可用薏苡仁、赤小豆煮粥。避免過量飲用咖啡、濃茶等刺激飲品,發作期可少量頻飲溫姜糖水緩解癥狀。
中醫治療頭暈強調辨證論治與整體調節,急性發作時應靜臥閉目,保持環境安靜。長期頭暈患者需調節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有助于氣血調和。治療期間定期復診調整方案,若出現劇烈頭痛、意識障礙等急癥表現應立即就醫。日常可按摩內關、合谷等穴位作應急處理,但不可替代正規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