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炎無法自愈,需通過抗生素治療、手術切除、靜脈補液、疼痛管理、感染控制等方式干預。盲腸炎通常由糞石阻塞、淋巴組織增生、細菌感染、寄生蟲侵襲、腫瘤壓迫等原因引起。
1、糞石阻塞:糞石堵塞闌尾管腔導致腔內壓力升高,可能引發局部缺血壞死。早期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緩解癥狀,但多數需手術切除闌尾防止穿孔。伴隨轉移性右下腹痛、麥氏點壓痛等癥狀。
2、淋巴組織增生: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闌尾淋巴濾泡反應性增生造成管腔狹窄。兒童及青少年多見,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赡艹霈F發熱、白細胞升高等全身炎癥反應。
3、細菌感染:大腸桿菌、厭氧菌等病原體經腸黏膜侵入闌尾壁層。急性期需禁食并聯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克林霉素等廣譜抗生素。典型表現為臍周痛轉移至右下腹、反跳痛陽性。
4、寄生蟲侵襲:蛔蟲或阿米巴原蟲寄生于闌尾腔內引發機械性刺激。驅蟲治療可選擇阿苯達唑、甲苯咪唑等藥物,合并細菌感染時需附加抗生素。常見于衛生條件較差地區,伴隨腹瀉或黏液血便。
5、腫瘤壓迫:盲腸癌或類癌腫瘤壓迫闌尾根部導致引流障礙。需行右半結腸切除術或闌尾切除術,術后根據病理類型輔以化療。中老年患者若出現體重下降、貧血需警惕惡性腫瘤可能。
日常需保持低纖維飲食避免腸道刺激,急性發作期絕對臥床休息。術后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腸蠕動,定期復查炎癥指標。出現持續發熱、劇烈腹痛或意識改變應立即急診處理,延誤治療可能引發化膿性門靜脈炎等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