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壞死可通過戒酒護肝、藥物干預、人工肝支持、肝移植手術、并發癥管理等方式治療。肝壞死通常由病毒性肝炎、藥物毒性、酒精性肝病、缺血性損傷、代謝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戒酒護肝:
酒精是導致肝細胞壞死的重要誘因,完全戒酒可減輕肝臟負擔。每日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有助于肝細胞修復。避免高脂飲食,選擇燕麥、蕎麥等粗糧替代精制碳水化合物。
2、藥物干預:
針對不同病因使用特異性藥物治療,病毒性肝炎可選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物。中毒性肝損傷需立即停用損肝藥物,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膽汁淤積型可配合熊去氧膽酸改善膽汁排泄。

3、人工肝支持:
暴發性肝衰竭患者需進行血漿置換或分子吸附再循環系統治療,暫時替代肝臟解毒功能。治療期間需監測血氨、膽紅素水平,同時預防低血壓、出血等并發癥,為后續治療爭取時間。
4、肝移植手術:
終末期肝病患者符合米蘭標準時可考慮原位肝移植,手術方式包括全肝移植和活體肝移植。術后需長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劑,定期檢測肝功能及藥物濃度,預防排斥反應和機會性感染。
5、并發癥管理:
肝壞死可能并發肝性腦病、腹水或消化道出血。限制蛋白質攝入可降低血氨水平,利尿劑聯合白蛋白輸注控制腹水生長。食管靜脈曲張出血需內鏡下套扎或注射組織膠,必要時行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

肝壞死患者需建立低鹽、高熱量、適量蛋白的飲食結構,優先選擇蒸煮烹調方式。康復期可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定期監測肝功能、凝血功能和甲胎蛋白水平,出現意識改變或嘔血需立即就醫。保持規律作息,避免使用非必要藥物和保健品,接種甲肝、乙肝疫苗預防重疊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