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膿腫早期主要表現為肛門周圍紅腫熱痛。癥狀發展通常經歷局部硬結、持續脹痛、皮膚發紅發熱三個階段,部分患者可能伴隨低熱或排便不適。
肛門周圍出現硬結是初期典型表現。患者可觸及黃豆至核桃大小的腫塊,質地較硬且按壓疼痛明顯。這種硬結多由肛腺感染引發,局部組織充血水腫形成炎性包塊。早期可通過高錳酸鉀坐浴緩解炎癥,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每日2次。
疼痛會隨病情進展逐漸加重。初期為間歇性脹痛,后期轉為持續性跳痛,坐立或排便時疼痛加劇。疼痛與膿腫內壓力升高有關,可能伴隨肛門墜脹感。建議避免久坐久站,選擇左側臥位減輕壓迫,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物。
皮膚發紅發熱提示炎癥擴散。肛門周圍出現邊界不清的紅斑,皮膚溫度升高,嚴重時可能出現局部皮膚光亮。這一階段感染可能波及皮下組織,需警惕膿液積聚。可外敷魚石脂軟膏促進局限化,若48小時內無緩解需及時就醫。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37.5-38℃的低熱。體溫升高與細菌毒素吸收有關,通常伴隨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建議增加飲水并監測體溫變化,若超過38.5℃需考慮靜脈抗生素治療。排便時肛門灼痛或里急后重感也較常見,與直腸黏膜受刺激有關。
當出現肛門周圍進行性腫痛伴發熱時,建議24小時內就診普外科。肛周膿腫若未及時處理可能發展為肛瘺,專科醫生通過直腸指診和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治療需遵循"膿腫形成即引流"原則,避免自行擠壓導致感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