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腫好發于毛囊和皮脂腺豐富的部位,主要有面部、頸部、腋窩、腹股溝、臀部。
1、面部:
面部皮膚油脂分泌旺盛,特別是T區額頭、鼻部,毛囊易被皮脂和細菌堵塞。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后易形成癤腫,表現為紅腫熱痛的硬結。日常需注意面部清潔,避免擠壓,嚴重時需就醫切開引流。
2、頸部:
頸部皮膚褶皺多且常受衣物摩擦,汗液積聚易滋生細菌。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反復發作。初期可局部熱敷促進化膿,若伴隨發熱需口服抗生素如頭孢氨芐。
3、腋窩:
腋窩汗腺密集且通風不良,多汗環境易引發毛囊炎進展為癤腫。常見于剃毛后皮膚破損感染,可外敷魚石脂軟膏。若形成波動性膿腫需外科處理。
4、腹股溝:
腹股溝區潮濕溫暖,易因摩擦導致微小傷口感染。肥胖人群更易發生,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保持局部干燥,穿透氣棉質內衣,化膿期避免劇烈運動。
5、臀部:
臀部長期受壓且皮脂腺發達,久坐人群易發。初期硬結可涂莫匹羅星軟膏,若癤腫直徑超過1厘米或持續一周未緩解,需考慮手術切開引流。
預防癤腫需加強皮膚清潔,每日用溫和沐浴露清洗易發部位;穿著透氣吸汗的衣物,避免久坐久站;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皮膚護理;飲食宜清淡,減少高糖高脂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C增強皮膚抵抗力;已形成癤腫時禁止擠壓,防止感染擴散。反復發作或伴隨全身癥狀者應及時就診排查免疫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