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的癥狀主要有水皰、脫屑、瘙癢、糜爛和皸裂。足癬是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好發于足底和趾間。
1、水皰
足癬初期常表現為足底或趾間出現小水皰,水皰壁厚且不易破裂,周圍皮膚可能發紅。水皰內含有透明液體,隨著病情發展可能變為渾濁。水皰多伴有明顯瘙癢感,搔抓后容易繼發感染。
2、脫屑
足癬患者常見足部皮膚干燥脫屑,表現為白色或灰白色鱗屑脫落。脫屑多發生在足底和足跟部位,皮膚表面粗糙,可能出現龜裂。脫屑型足癬瘙癢感相對較輕,但容易反復發作。
3、瘙癢
足癬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癢癥狀,尤其在夜間或足部受熱后更為明顯。瘙癢感多集中在趾間和足底,嚴重時影響睡眠和日常生活。搔抓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增加繼發感染風險。
4、糜爛
趾間型足癬常見皮膚浸漬發白、糜爛,多發生在第三、四趾間。糜爛面濕潤,可能有滲出液,伴有明顯異味。糜爛處皮膚脆弱易破損,行走時可能產生疼痛感,繼發細菌感染時癥狀加重。
5、皸裂
慢性足癬患者足跟和足側緣可能出現皮膚增厚、皸裂。皸裂深度不一,嚴重時可深達真皮層,產生疼痛甚至出血。冬季氣候干燥時皸裂癥狀往往加重,影響正常行走。
足癬患者應保持足部清潔干燥,穿透氣性好的鞋襪,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個人物品。治療期間應遵醫囑使用抗真菌藥物,堅持足療程用藥以防復發。日常可適當使用保濕霜緩解皮膚干燥,但需避開糜爛部位。如出現紅腫熱痛等感染征象,應及時就醫處理。飲食上注意營養均衡,適當補充維生素有助于皮膚修復。避免長時間穿不透氣的鞋子,運動后及時清潔足部,減少真菌滋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