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腿抽筋醫學上稱為夜間腓腸肌痙攣多數由肌肉疲勞或電解質紊亂引起,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主要誘因包括脫水、低鈣血癥、鎂缺乏、靜脈回流障礙以及妊娠期生理變化等。
脫水是夜間腿抽筋的常見原因。白天飲水不足或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肌肉興奮性增高。建議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飲水量,運動后及時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
低鈣血癥和鎂缺乏直接影響神經肌肉傳導。鈣離子參與肌肉收縮-舒張循環,鎂缺乏會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可通過攝入牛奶、豆制品、深綠色蔬菜等富鈣食物,以及堅果、全谷物等富鎂食物改善。嚴重缺乏時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或鎂劑。
靜脈回流障礙多見于久站久坐人群。下肢血液循環不暢會導致代謝產物堆積,誘發肌肉痙攣。睡眠時可將小腿墊高15厘米,白天穿戴梯度壓力襪,適度進行踝泵運動促進血液回流。
妊娠期女性因胎兒發育需要大量鈣質,且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血管,約30%孕婦會出現夜間腿抽筋。建議孕中期起在產科醫生指導下補鈣,側臥時用枕頭支撐腹部減輕壓迫。
少數情況下,腰椎間盤突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病理性因素也可能導致反復發作的腿抽筋。若每周發作超過3次,伴隨下肢麻木或無力感,建議就診排查神經壓迫或代謝性疾病。對于持續性嚴重痙攣,醫生可能開具鹽酸奎寧或肌肉松弛劑,但需嚴格遵醫囑使用。
預防夜間抽筋可睡前做10分鐘小腿拉伸,保持臥室溫度26℃左右避免受涼。發作時立即腳掌上翹拉伸腓腸肌,或熱敷痙攣部位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