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的診斷標準包括影像學檢查、尿液分析、血液檢查、臨床癥狀評估及病史采集。
1、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作為首選篩查手段,能檢測≥3mm的結石并評估腎積水程度。腹部X線平片可顯示含鈣結石,但對尿酸結石敏感性低。CT平掃是金標準,能精確定位結石大小、位置及梗阻情況,敏感度達95%以上。
2、尿液分析:
尿常規檢測紅細胞、白細胞及pH值,鏡下血尿提示結石摩擦尿路。24小時尿液成分分析評估鈣、草酸、尿酸等代謝異常,尿酸結石患者尿pH常低于5.5,磷酸銨鎂結石尿pH多高于7.2。
3、血液檢查: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反映腎功能,甲狀旁腺激素異常提示高鈣血癥。血尿酸水平升高與尿酸結石相關,血鈣磷比值異常可能為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所致。
4、癥狀評估:
典型腎絞痛表現為突發腰肋部放射性疼痛,評分≥7分的劇烈疼痛需緊急處理。可能伴隨惡心嘔吐、尿頻尿急,感染性結石可出現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
5、病史采集:
詢問既往結石發作史、家族遺傳史及代謝性疾病史。長期高動物蛋白飲食、低飲水量、高溫作業環境均為高危因素,某些藥物如乙酰唑胺可誘發結石形成。
確診后需調整每日飲水量至2.5-3升,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低于5克,草酸鈣結石患者避免菠菜堅果等高草酸食物。適度進行跳躍運動促進微小結石排出,復發性結石患者建議每3-6個月復查代謝指標。出現持續腰痛、無尿或膿尿癥狀應立即就醫,防止膿毒癥或腎功能損傷等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