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的癥狀主要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和發熱。下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或真菌等病原體引起,可能累及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等部位。
1、咳嗽
咳嗽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癥狀,初期多為干咳,隨著病情發展可能轉為咳痰。咳嗽由炎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可能伴隨咽喉不適或胸骨后疼痛。病毒性感染通常表現為陣發性干咳,細菌性感染可能出現黃綠色膿痰。咳嗽劇烈時可能引發胸痛或嘔吐,夜間平臥時癥狀可能加重。
2、咳痰
咳痰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典型表現,痰液性狀可幫助判斷感染類型。白色泡沫痰多見于病毒性感染,黃綠色膿痰提示細菌感染,鐵銹色痰可能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特征。痰中帶血需警惕肺結核或肺部腫瘤,大量膿性痰可能提示支氣管擴張或肺膿腫。痰液粘稠時可能伴有胸悶氣促癥狀。
3、胸痛
胸痛多因炎癥累及胸膜或咳嗽牽拉所致,表現為胸部刺痛或悶痛。胸痛在深呼吸或咳嗽時加重,可能向肩背部放射。肺炎引起的胸痛常局限在病變部位,胸膜炎疼痛隨呼吸運動明顯。劇烈胸痛伴呼吸困難需排除氣胸或肺栓塞等急癥,心前區疼痛需與心臟疾病鑒別。
4、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提示病變范圍較大或存在氣道阻塞,表現為呼吸頻率增快或需用力呼吸。輕度表現為活動后氣促,嚴重時靜息狀態下也感憋悶。嬰幼兒可能出現鼻翼扇動或三凹征,老年人可表現為意識模糊或嗜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后呼吸困難癥狀可能明顯加重。
5、發熱
發熱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見反應,體溫可達到38攝氏度以上。細菌性肺炎多表現為持續高熱,病毒性感染可能為低熱或不發熱。高熱伴寒戰提示敗血癥可能,體溫驟降伴大汗需警惕感染性休克。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表現為低熱或體溫不升,嬰幼兒高熱可能引發驚厥。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應保持充足休息,多飲水有助于稀釋痰液。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風,可使用加濕器緩解呼吸道干燥。戒煙限酒減少呼吸道黏膜刺激,避免接觸粉塵等有害物質。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意識改變、口唇發紺等表現時,應立即就醫進行血常規、胸部影像學等檢查。根據病原學檢查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切忌自行用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接種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