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術后體重下降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分次進食、營養補充、監測代謝、康復訓練等方式改善。該癥狀通常由消化吸收障礙、進食量減少、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失調、心理適應等因素引起。
1、消化吸收障礙:胃切除后缺乏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蛋白質、脂肪吸收率降低。建議選擇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魚肉、蛋羹、豆腐,搭配胰酶制劑輔助消化。餐后保持坐位30分鐘促進排空。
2、進食量減少:失去胃容積易產生早飽感。采用每日6-8次少量進食法,單次攝入200-300ml流質或軟食。優先選擇高熱量食物如牛油果泥、堅果醬、營養配方粉。
3、代謝紊亂:術后易出現傾倒綜合征和低血糖。避免單次攝入高糖食物,每餐搭配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發生心悸出汗時立即平臥,口服葡萄糖片糾正低血糖。
4、菌群失調:胃酸屏障缺失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繁殖。日常補充益生菌制劑如雙歧桿菌、乳酸菌,發酵食品如無糖酸奶、泡菜有助于維持菌群平衡。
5、心理適應:約30%患者出現進食焦慮。建立規律的進食鬧鐘提醒,參加病友互助小組。認知行為治療可改善食物回避行為,必要時短期使用米氮平刺激食欲。
術后需定期監測血清前白蛋白、維生素B12等指標,貧血患者需肌注維生素B12。漸進式抗阻訓練如彈力帶運動、靠墻俯臥撐可增加肌肉合成。家庭制作食物時采用橄欖油拌煮、勾芡等方式提高熱量密度,避免油炸等刺激性烹調。營養師指導下的個體化方案能使多數患者術后1-2年體重趨于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