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常規檢查項目主要包括骨密度檢測、X線檢查、實驗室血液檢測、定量CT掃描、超聲骨密度測定。
1、骨密度檢測:
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是診斷骨質疏松的金標準,通過測量腰椎和髖部的骨礦物質含量評估骨折風險。T值低于-2.5可確診骨質疏松,-1.0至-2.5提示骨量減少。該檢查無創、輻射量低,建議絕經后女性和65歲以上男性定期篩查。
2、X線檢查:
普通X線片可發現椎體壓縮性骨折等骨質疏松并發癥,但對早期骨量丟失敏感度不足。典型表現為椎體雙凹變形、骨小梁稀疏。胸腰椎側位片是篩查椎體骨折的首選,適用于有身高縮短、駝背等癥狀的高危人群。
3、血液檢測:
包括血鈣、磷、堿性磷酸酶、甲狀旁腺激素等指標,用于鑒別繼發性骨質疏松。25羥維生素D檢測能反映維生素D營養狀態,骨代謝標志物如β-膠原降解產物可評估骨吸收活性。需空腹采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4、定量CT掃描:
通過三維成像精確測量椎體松質骨密度,對肥胖患者和脊柱退變者更具優勢。輻射劑量高于DXA,通常用于科研或特殊病例評估。可區分皮質骨和松質骨變化,預測椎體骨折風險準確性較高。
5、超聲骨密度測定:
通過跟骨超聲測量聲波傳導速度,適用于社區初步篩查。無輻射、操作簡便,但精確度低于DXA。結果異常者需進一步確診,可作為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的替代檢查。
建議檢查前3天避免服用鈣劑,穿著無金屬飾物的衣物。日常需保證每日1000-1200mg鈣攝入和800-1000IU維生素D補充,進行負重運動如快走、太極拳。戒煙限酒,預防跌倒,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者應每6-12個月復查骨密度。出現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降低超過3厘米時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