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下墜感可能由痔瘡、直腸脫垂、肛竇炎、盆腔炎癥或直腸腫瘤等疾病引起。建議就醫進行肛門指檢、腸鏡或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
痔瘡是肛門下墜感最常見的原因,與長期便秘、久坐等因素有關,可能伴隨便血、肛門瘙癢。輕度可通過溫水坐浴、高纖維飲食緩解,嚴重者需膠圈套扎或手術切除。
直腸脫垂多見于老年人和產后女性,表現為排便時直腸黏膜外翻,可能伴隨排便困難。輕度可通過提肛運動改善,重度需手術固定。
肛竇炎由細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隨肛門灼痛和黏液分泌。確診需肛門鏡檢查,治療包括抗生素和局部藥栓。
盆腔炎癥多見于女性,與生殖系統感染相關,可能伴隨下腹痛、異常分泌物。需婦科檢查結合超聲診斷,治療以抗生素為主。
直腸腫瘤相對罕見,但需警惕持續下墜感伴隨大便變細、體重下降。腸鏡活檢是確診金標準,早期手術聯合放化療可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