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子宮肌瘤可能導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甚至貧血。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性指子宮內同時存在兩個及以上肌瘤,其危害程度與肌瘤大小、位置及生長速度密切相關。
月經異常是多發性子宮肌瘤最常見的表現。肌瘤可能使子宮內膜面積增大或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經血過多、經期超過7天,長期失血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出現乏力、頭暈等癥狀。黏膜下肌瘤更容易引起嚴重出血。
壓迫癥狀隨肌瘤體積增大逐漸顯現。向前壓迫膀胱可引起尿頻尿急,向后壓迫直腸可能導致便秘,闊韌帶內生長的肌瘤可能阻塞輸尿管引發腎積水。巨大肌瘤還可能使腹部膨隆,影響體形。
生育功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干擾。肌瘤占據宮腔空間可能阻礙受精卵著床,黏膜下肌瘤可能增加流產風險,部分位于宮頸或輸卵管開口處的肌瘤可能妨礙精子通過。妊娠合并肌瘤還可能增加胎位異常、早產等并發癥概率。
約0.1%-0.5%的肌瘤存在惡變可能。短期內迅速增大的肌瘤需警惕肉瘤變風險,絕經后未萎縮反而增大的肌瘤更需要密切監測。但絕大多數肌瘤終生保持良性生物學行為。
疼痛癥狀多與肌瘤變性或扭轉相關。紅色變性常見于妊娠期,表現為突發腹痛伴發熱;帶蒂漿膜下肌瘤扭轉時可能引發急性下腹劇痛,這兩種情況均需及時就醫。
當出現嚴重貧血、反復流產或明顯壓迫癥狀時,建議到婦科就診評估手術指征。對于無癥狀的小肌瘤,通常只需每6-12個月復查超聲監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