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可通過抑酸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黏膜保護劑、調整生活方式、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十二指腸潰瘍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精神壓力大、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抑酸治療:
質子泵抑制劑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核心藥物,通過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等。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作為替代選擇。抑酸治療需持續4-8周,嚴重病例需延長療程。
2、根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病因,標準三聯療法包含質子泵抑制劑聯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兩種抗生素。治療周期為10-14天,根除率可達90%。治療失敗者可選用含鉍劑的四聯療法。根除成功后潰瘍復發率顯著降低。
3、黏膜保護劑:
硫糖鋁、枸櫞酸鉍鉀等藥物可在潰瘍表面形成保護膜,促進黏膜修復。這類藥物不影響胃酸分泌,適合與抑酸劑聯用。鋁碳酸鎂等抗酸劑能快速中和胃酸,緩解疼痛癥狀,但不宜長期單獨使用。
4、調整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可減少胃酸刺激,避免咖啡、濃茶、辛辣食物等促分泌物質。規律進食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食物如粥類、面條。保證充足睡眠,通過冥想、運動等方式緩解精神壓力。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損傷黏膜藥物。
5、手術治療:
出現穿孔、大出血或幽門梗阻等并發癥時需外科干預。常見術式包括迷走神經切斷術、胃大部切除術。內鏡下止血、鈦夾封閉等微創技術適用于出血病例。術后需長期隨訪,注意傾倒綜合征、貧血等后遺癥。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日常應保持清淡飲食,推薦燕麥、南瓜、香蕉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增加腹腔壓力。定期復查胃鏡監測愈合情況,出現黑便、嘔血等癥狀立即就醫。建立規律的作息習慣,保持情緒穩定有助于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