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胃疼可能與慢性胃炎、胃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等疾病有關。胃疼是消化系統常見癥狀,老年人因胃腸功能減退、基礎疾病多,需警惕器質性病變。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長期炎癥,老年人常見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或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典型表現為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可能伴隨食欲減退。治療需根除幽門螺桿菌,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三聯療法。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可緩解癥狀,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飲食。
2、胃潰瘍
胃潰瘍多因胃酸侵蝕黏膜深層導致,老年人常見于胃竇部或十二指腸球部。疼痛具有節律性,空腹時加重,進食后緩解。嚴重者可出現黑便或嘔血。治療需聯合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雷貝拉唑,配合鉍劑如枸櫞酸鉍鉀。內鏡檢查可明確潰瘍程度,反復發作需排除惡性病變。
3、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非器質性疾病,與胃腸動力障礙或內臟高敏感有關。表現為上腹灼熱感、早飽,但檢查無異常發現。可選用促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或調節神經功能的黛力新。建議少量多餐,避免油膩食物,保持情緒穩定。
4、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適,老年人因食管括約肌松弛更易發生。典型癥狀為胸骨后燒灼感,平臥時加重。治療以質子泵抑制劑如艾司奧美拉唑為主,睡眠時抬高床頭,避免睡前兩小時進食。長期反流可能引發巴雷特食管,需定期胃鏡監測。
5、胃癌
胃癌在老年群體中發病率較高,早期可能僅表現為上腹隱痛、體重下降。進展期可出現嘔血、貧血或幽門梗阻。診斷依賴胃鏡及病理活檢,治療需手術切除聯合化療。高危因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家族史等,建議50歲以上人群定期篩查。
老年人胃疼護理需注意飲食溫度適宜,選擇易消化的粥類、面條等食物,避免生冷硬食。可適量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如雙歧桿菌制劑。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若疼痛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體重驟減、嘔血等警示癥狀,須立即就醫進行胃鏡等檢查。日常可記錄疼痛發作時間與飲食關聯性,為醫生診斷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