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可通過超聲檢查、宮腔鏡檢查、病理活檢、癥狀觀察及激素水平檢測等方式發現,通常與內分泌紊亂、慢性炎癥、雌激素水平過高、醫源性刺激或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相關。
1、超聲檢查:
經陰道超聲是篩查子宮內膜息肉的首選方法,能清晰顯示息肉的大小、數量和位置。典型超聲特征為宮腔內高回聲團塊伴蒂部血流信號,敏感度可達80%以上。對于疑似病例建議在月經干凈后3-5天檢查,避免增厚內膜干擾判斷。超聲檢查無創且可重復操作,但直徑<5mm的息肉可能漏診。
2、宮腔鏡檢查:
作為診斷金標準,宮腔鏡能直視觀察息肉形態并同步取材活檢。檢查可見粉紅色贅生物突出于內膜表面,表面血管分布規則。該技術對微小息肉檢出率超過95%,同時可鑒別子宮內膜增生或惡性腫瘤。需注意術后感染風險,建議在無菌條件下操作并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3、病理活檢:
通過診刮或宮腔鏡引導下獲取組織標本,病理學檢查可明確息肉性質。典型表現為腺體擴張伴纖維血管軸心,間質細胞呈蛻膜樣改變。病理診斷能排除不典型增生或癌變,尤其適用于絕經后女性或異常出血患者。取材時需注意覆蓋息肉基底部,避免遺漏惡性病變區域。
4、癥狀觀察:
70%的息肉患者存在異常子宮出血,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間期點滴出血或絕經后出血。部分患者伴隨痛經、不孕或陰道排液,癥狀嚴重程度與息肉體積正相關。但約30%患者無明顯癥狀,體檢時偶然發現。持續3個月以上的月經紊亂需考慮息肉可能,應及時就醫排查。
5、激素檢測:
血清雌激素水平檢測有助于評估息肉形成風險,長期雌激素優勢狀態可刺激內膜過度增生。建議檢測卵泡期雌二醇、孕酮及促卵泡激素水平,同時排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對于復發型息肉患者,還需檢測胰島素抵抗指數和甲狀腺功能等代謝指標。
日常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適量攝入十字花科蔬菜及亞麻籽有助于調節雌激素代謝。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或游泳,控制體重在BMI<24可降低復發風險。建議育齡女性每年進行婦科超聲篩查,絕經后女性出現陰道出血應立即就診。術后患者需遵醫囑定期復查,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