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咬后可通過冷敷、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等方式緩解腫脹瘙癢。蚊蟲叮咬引發的局部炎癥反應主要由蚊蟲唾液中的蛋白質過敏原引起。
冷敷能有效收縮血管減輕腫脹。用毛巾包裹冰塊敷于患處10分鐘,每日重復3-4次,注意避免凍傷皮膚。兒童可選擇冷藏后的生理鹽水濕敷。
外用藥物推薦爐甘石洗劑、氫化可的松軟膏或丹皮酚軟膏。爐甘石洗劑通過收斂作用止癢,適合輕度紅腫;含1%氫化可的松的軟膏可緩解中度炎癥;丹皮酚軟膏對蚊蟲毒素有中和效果。皮膚破損時應暫停使用。
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組胺藥適用于大面積叮咬或全身過敏反應。這類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減輕瘙癢,嗜睡副作用較一代藥物顯著降低。
蚊蟲叮咬后48小時內出現發熱、淋巴管炎或直徑超過5厘米的硬結,提示可能繼發細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是常見致病菌,需就醫進行抗生素治療。糖尿病患者被叮咬后更易出現嚴重蜂窩織炎。
預防蚊蟲叮咬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伊蚊活躍時段日出后2小時及日落前2小時應減少戶外活動。家庭可安裝紗窗、清除積水容器以阻斷蚊蟲繁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