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表面出現白斑可能由釉質發育不全、氟斑牙、齲齒早期脫礦、牙釉質酸蝕癥或營養不良等因素引起。
1、釉質發育不全:
牙齒發育期間釉質基質沉積異常導致,常見于乳牙或恒牙萌出時。表現為對稱性白堊色斑塊,可能伴隨釉質缺損。孕期母體疾病、早產或嬰幼兒高熱均可誘發。輕度無需處理,嚴重缺損需復合樹脂修復。
2、氟斑牙:
牙齒發育期攝入過量氟化物引起,白斑多呈云霧狀分布。7歲前長期飲用高氟水>1mg/L為主要誘因,常伴釉質黃褐色著色。可通過滲透樹脂治療改善外觀,重度需貼面修復。
3、早期齲齒:
細菌產酸導致釉質表層脫礦形成白堊斑,好發于牙頸部和鄰面。初期無實質缺損,探診表面粗糙。加強含氟牙膏使用可促進再礦化,配合專業氟化物涂布能阻斷進展。
4、酸蝕癥:
長期接觸酸性物質導致釉質溶解,常見于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或頻繁飲用碳酸飲料者。白斑多出現在舌側面,伴隨牙本質敏感。需治療原發病并改用低磨損牙膏,嚴重者需脫敏治療。
5、營養缺乏:
維生素D缺乏或鈣磷代謝異常影響釉質礦化。兒童期表現尤為明顯,白斑邊界模糊且質地松軟。需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補充維生素D3及鈣劑可改善后續恒牙發育。
建議每日使用含氟量1000-1500ppm的牙膏刷牙兩次,減少碳酸飲料攝入,餐后清水漱口。兒童應定期接受涂氟治療,成人每半年進行口腔檢查。發現白斑持續擴大或伴隨冷熱敏感時,需及時就診排除齲齒進展。備孕期女性需注意營養均衡,避免影響胎兒牙胚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