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胎盤重量約450-500克,羊水量約800-1000毫升,兩者合計約1250-1500克。
1、胎盤重量:
足月胎盤呈圓盤狀,直徑15-20厘米,厚度2-3厘米。胎盤組織由母體基蛻膜和胎兒絨毛膜組成,血管豐富。妊娠晚期胎盤重量占胎兒體重1/6,其功能包括物質交換、內分泌調節和免疫屏障。胎盤過重可能與妊娠糖尿病、母體肥胖等因素相關。
2、羊水體積:
羊水為無色透明堿性液體,妊娠38周達峰值約1000毫升。羊水來源包括胎兒尿液、肺泡分泌物及胎盤羊膜滲出。羊水過少可能提示胎兒泌尿系統異常,過多則需排除妊娠糖尿病或胎兒消化道畸形。羊水通過緩沖外力、維持恒溫保護胎兒。
3、成分構成:
胎盤含水量約85%,干物質含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羊水98%為水分,含電解質、葡萄糖、胎脂等成分。兩者共同構成胎兒生長微環境,羊水滲透壓與母體血漿相似,pH值7.0-7.5。異常成分如胎糞污染提示胎兒窘迫。
4、臨床評估:
超聲測量羊水指數正常范圍8-18厘米,胎盤厚度>4厘米需警惕水腫胎盤。產前檢查需關注羊水渾濁度、胎盤鈣化分級。胎盤娩出后需檢查完整性,殘留組織可能導致產后出血。羊水栓塞是分娩期嚴重并發癥。
5、功能意義:
胎盤通過絨毛間隙完成母胎血液循環,轉運氧氣、營養物質。羊水促進胎兒肺發育,吞咽動作鍛煉消化功能。分娩時羊水囊可擴張宮頸,胎盤剝離后子宮收縮止血。兩者重量變化反映胎兒宮內狀況。
妊娠期需均衡攝入蛋白質、鐵和鈣質,推薦每日300毫升牛奶、50克瘦肉及綠葉蔬菜。適度散步和孕期瑜伽有助于改善胎盤血液循環。定期產檢監測宮高腹圍,發現羊水異常需及時進行胎心監護和生物物理評分。產后注意觀察惡露量和子宮復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