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體毛脫落可能由激素水平變化、營養不良、精神壓力、甲狀腺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心理疏導、藥物治療、激素替代療法、手術干預等方式治療。
1、激素變化:
圍絕經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削弱毛囊生長周期,雄激素相對增多可能導致體毛分布改變。日常可增加豆制品、亞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攝入,嚴重者需在醫生評估后進行激素替代治療。
2、營養缺乏:
鐵蛋白低于30μg/L或鋅缺乏會中斷毛發生長。每周攝入動物肝臟、牡蠣等富鐵鋅食物,配合維生素C促進吸收。長期素食者需監測血清維生素B12水平。
3、應激反應:
慢性壓力促使皮質醇升高,抑制毛乳頭細胞增殖。正念冥想、每天30分鐘快走等減壓方式可改善,持續脫發需檢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
4、甲減影響:
甲狀腺功能減退與TSH>10mIU/L相關,表現為眉毛外1/3脫落、皮膚干燥。需口服左甲狀腺素鈉,治療期間每6周復查甲狀腺功能。
5、PCOS癥狀: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睪酮水平常超過2.8nmol/L,伴隨痤瘡、月經稀發。口服螺內酯可抗雄激素,腹腔鏡卵巢打孔術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者。
建議每日保證50g優質蛋白攝入,進行瑜伽等舒緩運動,避免使用堿性過強洗護產品。若合并頭痛、視力變化或其他部位脫發,需排查垂體瘤等器質性疾病。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激素六項檢測,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毛發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