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是通過腹壁小切口插入腹腔鏡和器械進行微創操作的外科技術,主要步驟包括建立氣腹、放置套管、探查病灶、切除或修復組織、止血縫合等。腹腔鏡手術適用于膽囊切除、闌尾切除、婦科腫瘤切除等多種疾病治療。
1、術前準備
患者需完成血常規、凝血功能、心電圖等常規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術前8小時禁食禁水,進行腸道準備。醫生會評估患者心肺功能,告知手術風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部分復雜手術需備血或進行影像學三維重建。
2、麻醉誘導
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通過靜脈注射丙泊酚等藥物使患者進入麻醉狀態,氣管插管維持呼吸。麻醉師會監測血壓、心率、血氧等生命體征。特殊情況下可能選擇硬膜外麻醉,但需確保肌肉完全松弛。
3、建立氣腹
在臍部作1厘米切口,插入氣腹針灌注二氧化碳氣體,使腹腔壓力維持在12-15mmHg。形成操作空間后拔出氣腹針,置入10毫米套管作為觀察孔。氣腹壓力過高可能導致高碳酸血癥,需動態調整。
4、放置套管
在腹腔鏡監視下,于腹部不同位置穿刺2-3個5-10毫米操作孔。膽囊手術常采用四孔法,婦科手術多用三孔法。套管放置需避開血管和臟器,肥胖患者可能需增加輔助孔。所有切口均采用鈍性分離減少損傷。
5、病灶處理
通過電鉤、超聲刀等器械分離組織,夾閉血管后切除病變。膽囊手術需解剖Calot三角,婦科手術需暴露子宮動脈。復雜操作如腸吻合需使用腔內切割縫合器。標本裝入取物袋后經套管孔或擴大切口取出。
6、術后處理
檢查術野無出血后排出氣體,拔出套管。切口縫合皮下組織,皮膚用可吸收線皮內縫合或醫用膠粘合。術后6小時可飲水,24小時后逐步恢復飲食。需觀察有無肩部放射痛、皮下氣腫等并發癥。
腹腔鏡術后應早期下床活動預防靜脈血栓,2周內避免提重物。飲食從流質過渡到普食,多攝入高蛋白食物促進切口愈合。出現發熱、腹痛加劇需及時復診。定期隨訪評估手術效果,婦科患者需監測激素水平變化。保持切口干燥清潔,術后1個月可恢復輕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