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齦脫落可能是正常愈合過程中的假膜脫落,也可能與感染或創傷有關。處理方式主要有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刺激創面、使用藥物輔助愈合、觀察愈合情況、及時就醫復查。
1、保持口腔清潔
拔牙后24小時內避免漱口或刷牙,防止血凝塊脫落。24小時后可輕柔漱口,使用生理鹽水或醫生推薦的漱口水,每日重復進行3-4次。清潔時避開創面,防止食物殘渣堆積導致感染。軟毛牙刷清潔鄰牙時需避開手術區域,避免機械刺激影響愈合。
2、避免刺激創面
術后一周內禁止吸煙飲酒,避免用吸管飲水或吮吸動作。飲食選擇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粥、蒸蛋羹等,禁止食用辛辣、過熱、堅硬食物。說話時減少面部肌肉大幅活動,睡眠時墊高枕頭減少局部充血。劇烈運動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建議靜養3-5天。
3、藥物輔助愈合
醫生可能開具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膠囊預防感染,使用人工唾液緩解口干癥狀。疼痛明顯時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但禁止將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用于止痛。局部可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黏膜修復,使用前需清潔雙手并遵醫囑控制用量。
4、觀察愈合情況
正常愈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灰白色假膜覆蓋創面,屬于纖維蛋白滲出物無需特殊處理。若脫落組織伴有鮮紅創面滲血、黃綠色膿液或劇烈疼痛,可能提示干槽癥或感染。體溫超過38度、頜面部腫脹擴散或張口受限時需警惕蜂窩組織炎,應立即就醫。
5、及時就醫復查
術后3-5天出現持續出血、異味分泌物或骨面暴露時,需急診處理清創。干槽癥需專業醫生進行牙槽窩搔刮和碘仿紗條填塞。復雜拔牙或糖尿病患者建議術后7天復查,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殘留牙根或骨碎片。愈合不良者可能需要二次縫合或激光治療促進肉芽生長。
拔牙后恢復期需保證每日飲水超過1500毫升,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優質蛋白有助于組織修復。可選擇牛奶、魚肉、豆腐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用患側咀嚼。兩周內避免游泳或潛水等可能造成口腔負壓的活動。如出現異常出血、劇烈疼痛或發熱超過24小時,應立即聯系口腔外科定期使用牙線清潔鄰牙但避開創面,愈合完全前禁止使用牙簽等尖銳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