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肌肉酸痛可能由運動過度、肌肉疲勞、血液循環不良、電解質失衡、肌肉拉傷等原因引起。
1、運動過度
長時間或高強度的運動會導致小腿肌肉乳酸堆積,引發酸痛感。常見于跑步、登山、跳躍等下肢發力較多的活動。運動后適當拉伸、熱敷可緩解癥狀,避免立即停止運動造成代謝廢物滯留。
2、肌肉疲勞
持續站立、行走等重復性動作會使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持續收縮,導致肌纖維微損傷。夜間可能出現痙攣性疼痛,建議穿支撐力好的鞋子,每2小時坐下休息并做踝泵運動促進回流。
3、血液循環不良
久坐久站或靜脈曲張患者下肢靜脈回流受阻,代謝產物積聚刺激神經末梢。表現為晨輕暮重的酸脹感,抬高下肢、穿戴醫用彈力襪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需警惕周圍血管病變。
4、電解質失衡
大量出汗或腹瀉時鈉、鉀、鎂離子流失會導致肌肉興奮性異常。伴隨乏力、抽筋等癥狀,可通過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補充,嚴重脫水需靜脈補液治療。
5、肌肉拉傷
突然發力或姿勢不當可能造成小腿三頭肌部分纖維撕裂,疼痛集中且活動加重。急性期應遵循RICE原則休息冰敷,恢復期逐步進行離心訓練。反復拉傷需排查肌腱炎或筋膜問題。
日常可多攝入含鎂食物如香蕉、堅果幫助肌肉放松,避免穿過緊的褲襪影響循環。運動前后做好熱身及放松,辦公室人群建議每小時做提踵練習。若持續3天不緩解或出現紅腫熱痛,需排查深靜脈血栓、筋膜炎等疾病。夜間突發劇烈痙攣時可扳腳背拉伸肌肉終止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