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復護理要點主要包括調整生活方式、規范用藥、心理疏導、適度運動以及定期復查。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嚴重疾病,康復護理對預后至關重要。
1、調整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是心肌梗塞患者康復的基礎措施。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損傷血管內皮,酒精可能誘發心律失常。飲食需遵循低鹽低脂原則,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避免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保持規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時,避免熬夜加重心臟負荷。
2、規范用藥
遵醫囑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防止血栓再次形成。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可降低心肌耗氧量,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培哚普利能改善心室重構。患者不得擅自調整劑量或停藥,出現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需及時就醫。
3、心理疏導
約40%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可能表現為失眠、心悸等癥狀。可通過正念冥想緩解壓力,家屬應避免過度保護導致患者產生病恥感。嚴重心理障礙者需轉診至心理科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必要時聯合帕羅西汀等抗抑郁藥物。
4、適度運動
康復期運動需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發病1周后可在床上進行踝泵運動,2周后開始床邊坐位訓練。出院后推薦每周3-5次有氧運動,如步行速度控制在每分鐘60-80步,運動時心率不宜超過靜息心率20次/分。出現胸痛、眩暈應立即停止活動。
5、定期復查
出院后1個月需復查心電圖、心臟超聲評估心功能。每3個月檢測血脂、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控制在1.8mmol/L以下。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定期檢查藥物有效期。如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心衰征兆需立即就診。
心肌梗塞患者康復期間應保持環境溫度適宜,冬季外出注意保暖。飲食可增加深海魚類攝入,補充ω-3脂肪酸。進行八段錦等柔緩運動時需有家屬陪同,避免空腹或餐后立即運動。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每日血壓、用藥及癥狀變化,復診時提供給醫生參考。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逐步恢復社會功能,有助于改善長期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