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造影的適應證主要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急性動脈栓塞、動脈瘤、外傷性血管損傷等。
1、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引起下肢缺血。患者可能出現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癥狀。通過下肢動脈造影可以明確病變部位和程度,為后續治療提供依據。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血管成形術等。
2、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血管炎癥,主要累及中小動脈。典型表現為肢體遠端缺血、疼痛和潰瘍。下肢動脈造影有助于評估血管受累范圍和側支循環建立情況。治療需結合抗炎、抗凝等措施。
3、急性動脈栓塞
急性動脈栓塞多由心臟或近端動脈血栓脫落引起,表現為突發肢體疼痛、蒼白、無脈等。下肢動脈造影可快速定位栓塞部位,為急診取栓手術提供指導。及時治療對挽救肢體功能至關重要。
4、動脈瘤
下肢動脈瘤包括真性動脈瘤和假性動脈瘤,存在破裂風險。動脈造影能準確顯示瘤體大小、位置及與周圍血管關系。根據情況可選擇開放手術或腔內修復治療。
5、外傷性血管損傷
下肢嚴重創傷可能導致血管斷裂、假性動脈瘤或動靜脈瘺形成。動脈造影有助于判斷損傷類型和程度,指導手術修復方案制定。合并骨折或神經損傷時需多學科協作處理。
下肢動脈造影作為有創檢查,術前需評估腎功能和造影劑過敏風險。檢查后應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或血腫。對于存在外周動脈疾病的患者,建議戒煙、控制血壓血糖、規律運動,以延緩疾病進展。出現下肢缺血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