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無法自行愈合,需立即就醫處理。胎膜早破可能由感染、羊水過多、胎位異常、宮頸機能不全、多胎妊娠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抑制宮縮、促胎肺成熟、嚴密監測、適時終止妊娠等方式干預。
1、感染因素:
生殖道感染如細菌性陰道病、支原體感染可能引發胎膜早破,伴隨發熱、陰道分泌物異味等癥狀。需進行陰道分泌物培養,針對性使用頭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療,同時監測母胎感染征象。
2、羊水過多:
妊娠期糖尿病或胎兒畸形導致的羊水過多會增加胎膜壓力。通過超聲評估羊水指數,控制血糖水平,必要時行羊膜腔穿刺減壓,限制每日飲水量在1500ml以內。
3、胎位異常:
臀位或橫位胎兒對胎膜局部壓力不均,可能表現為突發大量液體流出。建議采取膝胸臥位嘗試調整胎位,使用子宮托減輕壓力,避免劇烈活動。
4、宮頸機能不全:
宮頸錐切術后或先天性宮頸松弛者易發生無痛性胎膜早破,孕中期出現陰道流液需警惕。宮頸環扎術是主要預防手段,術后需絕對臥床并使用黃體酮維持妊娠。
5、多胎妊娠:
雙胎及以上妊娠子宮過度膨脹易導致胎膜早破,常伴隨宮縮頻繁。建議孕28周后減少活動量,補充維生素C增強胎膜韌性,出現破水立即住院期待治療。
胎膜早破后需絕對臥床抬高臀部,每日監測體溫、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飲食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搭配獼猴桃等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保持會陰清潔使用碘伏稀釋液沖洗,禁止盆浴或性生活。妊娠34周前破水需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破水超過12小時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出現宮縮或感染跡象需及時終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