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過多通常指單次月經出血量超過80毫升或經期持續超過7天,伴有頻繁更換衛生巾每1-2小時需更換、夜間需起床更換、排出大量血塊等現象。
1、客觀指標判斷:
醫學上常用月經失血圖PBAC評估,累計得分超過100分提示月經過多。日常可通過觀察衛生巾使用情況輔助判斷:日用型衛生巾完全浸透約吸收5毫升血液,若單日使用超過16片或連續多日每日超過10片需警惕。記錄月經周期日記,包括出血天數、更換衛生巾頻率及血塊大小大于硬幣尺寸屬異常,連續記錄3個月周期更準確。
2、伴隨癥狀鑒別:
病理性月經過多常合并貧血癥狀,如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活動后心悸;可能伴隨痛經加重、經期延長或周期紊亂。青春期女性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育齡期女性需排查子宮肌瘤、腺肌癥,圍絕經期女性應注意子宮內膜病變。突發性大量出血或出血伴隨發熱、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
3、生活影響評估:
月經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即屬異常,如因出血過多被迫取消社交活動、工作中斷休息,或出現恐懼焦慮等情緒問題。長期月經過多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出現脫發、指甲脆裂、注意力下降等繼發癥狀,需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110g/L和血清鐵蛋白<15μg/L確診。
建議選擇棉質透氣衛生用品,避免經期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飲食增加紅肉、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等富鐵食物,搭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紅棗、枸杞、桂圓等藥食同源食材可輔助調理,但不可替代藥物治療。若調整生活方式后癥狀無改善,或出現暈厥、呼吸困難等嚴重貧血表現,需婦科就診排查器質性疾病,超聲檢查、宮腔鏡等手段可明確病因。功能性出血可采用短效避孕藥、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等醫學干預,器質性疾病需針對原發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