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糞吸入綜合征可能由胎兒宮內窘迫、胎盤功能不全、產程延長、臍帶繞頸、母體妊娠期高血壓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清理呼吸道、氧療、抗生素治療、機械通氣、體外膜肺氧合等方式治療。
1、宮內窘迫:胎兒缺氧導致腸蠕動增強和肛門括約肌松弛,促使胎糞排入羊水。缺氧狀態下胎兒可能出現喘息樣呼吸,將混有胎糞的羊水吸入肺部。治療需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吸引,必要時給予高頻振蕩通氣。
2、胎盤異常:胎盤早剝、胎盤鈣化等病變影響母胎間氧交換,引發慢性缺氧。這類患兒常合并肺動脈高壓,需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療。監測指標包括血氧飽和度和動脈血氣分析。
3、產程因素:滯產或急產均可能造成胎兒應激反應。第二產程超過2小時者風險顯著增高,需預防性使用氨芐西林。典型胸片表現為斑片狀浸潤影伴肺氣腫。
4、臍帶問題:臍帶脫垂或真結形成時,胎兒血氧分壓可低于20mmHg。這類患兒易繼發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建議聯合使用頭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超聲檢查可見肺動脈收縮壓增高。
5、母體疾病:妊娠糖尿病或子癇前期孕婦的胎兒更易發生MAS。治療需考慮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嚴重病例需行ECMO支持。遠期需隨訪神經系統發育情況。
預防重點在于加強產前監護,控制母體基礎疾病。分娩過程中持續胎心監測,發現異常及時終止妊娠。新生兒科醫師需提前做好氣管插管準備,出生后立即進行Apgar評分和動脈血氣檢測。康復期建議母乳喂養配合被動運動訓練,定期評估肺功能和神經行為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