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靜脈曲張的發展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從早期靜脈功能不全到晚期皮膚營養障礙。疾病進展與靜脈瓣膜功能減退、長期靜脈高壓等因素密切相關。
早期主要表現為下肢酸脹感和輕度水腫。長時間站立后可見小腿內側淺表靜脈輕度迂曲擴張,休息或抬高患肢后癥狀緩解。此階段靜脈瓣膜功能開始減退,血液出現反流,但尚未造成明顯組織結構改變。
進展期出現典型的蚓狀靜脈團塊和皮膚色素沉著。靜脈曲張范圍擴大至大腿內側,站立時可見明顯迂曲成團的靜脈,伴有持續性下肢沉重感和夜間抽筋。皮膚因長期淤血出現褐色色素沉著,可能伴隨血栓性淺靜脈炎,表現為局部紅腫壓痛。
終末期發展為靜脈性潰瘍和皮膚纖維化。下肢皮膚因慢性缺血缺氧出現硬化性脂膜炎,輕微外傷即可形成難以愈合的潰瘍,好發于踝關節上方。潰瘍邊緣不規則,基底為黃色纖維組織,常合并細菌感染。部分患者會出現反復發作的淤積性皮炎。
靜脈曲張的病理改變包括靜脈壁彈性纖維斷裂、平滑肌細胞排列紊亂。隨著病程延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纖維蛋白原外漏,在組織間隙形成纖維蛋白鞘阻礙物質交換。靜脈高壓狀態還會激活白細胞黏附血管內皮,釋放炎癥因子加重組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