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瀉患者飲食需嚴格控制脂肪攝入,優先選擇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高纖維及刺激性食物。主要注意事項有調整脂肪類型、增加中鏈甘油三酯攝入、補充脂溶性維生素、選擇優質蛋白來源、保持飲食規律性。
1、調整脂肪類型
減少動物脂肪和飽和脂肪酸攝入,如肥肉、黃油、油炸食品等。可適量選用橄欖油、亞麻籽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日脂肪總量建議控制在20-30克。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避免煎炸。
2、增加中鏈甘油三酯
中鏈甘油三酯可直接被小腸吸收,無需膽汁乳化,適合脂肪瀉患者。可選用椰子油、母乳化奶粉等含中鏈甘油三酯的食物,但需注意逐步增加用量,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導致胃腸不適。
3、補充脂溶性維生素
長期脂肪吸收障礙易導致維生素A、D、E、K缺乏。可適量進食胡蘿卜、菠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適當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補充劑。
4、選擇優質蛋白
推薦雞蛋清、魚肉、雞胸肉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按每公斤體重1-1.2克計算。避免高脂肪蛋白質來源如五花肉、全脂牛奶,加工肉制品也應限制。
5、保持飲食規律性
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每日5-6餐,每餐食量適中。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時間空腹,進食時細嚼慢咽。記錄飲食日記有助于識別誘發癥狀的食物,及時調整飲食方案。
脂肪瀉患者需長期堅持飲食管理,定期監測營養狀況。建議在營養師指導下制定個性化食譜,逐步建立耐受性飲食模式。同時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若出現體重持續下降或營養不良癥狀,應及時就醫評估是否需要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適當配合溫和運動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胃腸蠕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