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功能缺陷,增加機會性疾病的發病概率。
1、病毒特性
HIV屬于逆轉錄病毒,通過攻擊CD4+T淋巴細胞破壞免疫系統。病毒在體內潛伏期長,可通過血液、性接觸及母嬰垂直傳播。感染后病毒RNA整合入宿主細胞基因組,形成持續性感染。
2、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方式包括無保護性行為、共用注射器具及母嬰傳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體液中,破損皮膚或黏膜接觸這些體液可能導致感染。日常接觸如共用餐具、擁抱等不會傳播。
3、疾病分期
感染后分為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可能出現發熱、皮疹等流感樣癥狀;無癥狀期可持續數年;艾滋病期CD4細胞計數低于200個/μL,出現機會性感染或腫瘤。
4、診斷方法
通過HIV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確診。窗口期后抗體檢測陽性可確診,核酸檢測能更早發現感染。確診后需進行CD4細胞計數和病毒載量檢測評估病情。
5、防治措施
預防包括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針具等暴露預防。治療采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通過三種以上藥物聯合使用抑制病毒復制。暴露后72小時內可使用阻斷藥物預防感染。
艾滋病患者需終身規范服藥控制病毒載量,定期監測CD4細胞水平。保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有助于維持免疫功能。避免生冷食物預防機會性感染,適度運動改善體質。心理疏導可緩解疾病壓力,社會支持對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出現持續發熱、體重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