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發展到晚期通常表現為腫瘤侵犯周圍組織、遠處轉移或治療后復發。晚期甲狀腺癌的主要特征包括局部浸潤、淋巴結轉移、肺/骨/腦等遠處轉移、碘131治療抵抗以及血清甲狀腺球蛋白持續升高。
1、局部浸潤
腫瘤突破甲狀腺包膜侵犯喉返神經可致聲音嘶啞,侵犯氣管導致呼吸困難,累及食管引起吞咽困難。超聲檢查可見腫瘤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CT/MRI能清晰顯示浸潤范圍。這類患者往往需要聯合外科、放療等多學科治療。
2、淋巴結轉移
頸部淋巴結轉移灶直徑超過3厘米或突破包膜時屬于晚期表現。轉移淋巴結可能壓迫頸內靜脈導致面部水腫,侵犯頸叢神經引起疼痛。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可確診,治療需結合手術清掃與放射性碘治療。
3、遠處轉移
肺轉移常見于雙肺多發粟粒樣結節,骨轉移好發于脊柱和骨盆,腦轉移可能引發頭痛嘔吐。全身PET-CT或特異性顯像劑掃描有助于發現轉移灶。未分化癌和低分化癌更易發生早期遠處轉移。
4、碘131治療抵抗
分化型甲狀腺癌失去攝碘功能時提示病情進展。血清甲狀腺球蛋白升高而碘131全身掃描陰性稱為碘難治性甲狀腺癌。這類患者可考慮靶向藥物治療如索拉非尼、樂伐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5、生化復發
全甲狀腺切除術后甲狀腺球蛋白水平持續升高提示腫瘤殘留或復發。動態監測顯示甲狀腺球蛋白倍增時間短于1年或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陽性均預示不良預后。再分期檢查需包含頸部超聲和胸部CT。
晚期甲狀腺癌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優質蛋白攝入,限制高碘食物。根據體力狀況進行散步、太極等低強度運動,避免頸部劇烈活動。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鈣磷代謝及腫瘤標志物,出現骨轉移需預防病理性骨折。心理支持對改善生活質量尤為重要,可參加專業心理咨詢或病友互助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