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的檢查項目有皮膚鏡檢查、拉發試驗、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等。
1、皮膚鏡檢查
皮膚鏡檢查是斑禿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通過放大觀察毛囊開口和毛發形態,可發現特征性黃點征、黑點征及感嘆號樣毛發。該方法無創且能動態監測病情變化,有助于評估毛囊活性與疾病分期。
2、拉發試驗
醫生會在脫發區域邊緣輕拉毛發,陽性表現為輕易拔除6根以上毛發。該試驗可判斷疾病活動期,但需注意在靜止期可能出現假陽性,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3、實驗室檢查
包括血常規、血清鐵蛋白、維生素D和鋅水平檢測,用于排除貧血、營養不良等繼發因素。部分患者需檢測抗核抗體和甲狀腺抗體,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關聯性脫發。
4、組織病理學檢查
取小塊頭皮組織進行活檢,可見毛囊周圍淋巴細胞浸潤等特征性改變。適用于不典型病例或與其他脫發性疾病鑒別,但通常不作為常規檢查項目。
5、甲狀腺功能檢查
檢測促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水平,甲狀腺功能異常與斑禿發病存在關聯。尤其對于全禿或普禿患者,需排查橋本甲狀腺炎等伴隨疾病。
斑禿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燙染頭發。飲食可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鐵元素及維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菠菜等。洗護時選擇溫和洗發產品,避免用力抓撓頭皮。若脫發范圍持續擴大或伴隨其他癥狀,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冬季需做好頭皮保暖,夏季注意防曬,減少外界刺激對毛囊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