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傷、耳神經痛、耳部腫瘤等原因引起。外耳道炎通常表現為耳道紅腫疼痛,中耳炎可能伴隨聽力下降,耳部外傷常有明確受傷史,耳神經痛多為陣發性刺痛,耳部腫瘤則可能伴隨持續加重的疼痛。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耳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多因挖耳損傷或污水進入耳道導致細菌感染。患者會感到耳道灼熱疼痛,尤其在牽拉耳廓或按壓耳屏時疼痛加劇。耳道可見紅腫,嚴重時可能出現黃色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挖耳是預防關鍵,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療。
2、中耳炎
中耳炎常繼發于感冒或鼻炎,因咽鼓管功能障礙導致中耳積液感染。疼痛呈搏動性,可能伴隨耳鳴、耳悶及聽力減退。兒童因咽鼓管發育不完善更易發病。治療需針對病因,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口服抗生素,配合呋麻滴鼻液改善咽鼓管功能。
3、耳部外傷
耳部機械性損傷如掏耳過深、外力撞擊等可直接造成耳道或鼓膜損傷。疼痛突發且劇烈,可能伴出血或聽力異常。檢查可見耳道皮膚破損或鼓膜穿孔。需避免耳道進水,防止感染,較大鼓膜穿孔需耳鼻喉科專業處理。
4、耳神經痛
耳神經痛多由三叉神經、舌咽神經等顱神經受刺激引起,表現為陣發性電擊樣疼痛,每次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常見誘因包括病毒感染、血管壓迫等。卡馬西平等神經調節藥物可能有效,但需神經科評估后使用。
5、耳部腫瘤
外耳道或中耳腫瘤如鱗狀細胞癌、腺樣囊性癌等可能引起進行性加重的耳痛,晚期可能伴隨面癱、血性分泌物等癥狀。需通過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活檢確診。治療方案根據腫瘤性質選擇手術切除、放療等綜合治療。
日常應注意避免用尖銳物品掏耳,游泳時使用耳塞防止進水。出現耳痛伴發熱、聽力下降、耳道流膿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使用滴耳藥物,特別是鼓膜穿孔時禁用油性滴耳液。保持鼻腔通暢有助于預防中耳炎,感冒時避免用力擤鼻。耳痛期間建議暫時避免乘坐飛機或潛水,以防氣壓損傷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