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與排卵日的區分主要基于時間范圍與生理特征。排卵期通常持續5-7天,涵蓋排卵日前3天至后1天;排卵日則指卵子排出的具體24小時,是受孕概率最高的單日。
排卵期的特征
排卵期以宮頸黏液變化為典型標志,分泌物呈透明蛋清狀、拉絲度增加。基礎體溫在排卵后上升0.3-0.5℃,持續至月經來潮前。部分女性可能出現輕微下腹墜脹或單側卵巢區域刺痛排卵痛,伴隨性欲增強等生理反應。
排卵日的精準判斷
排卵日常發生在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月經周期28天者。可通過排卵試紙檢測黃體生成素LH峰值,其濃度在排卵前24-36小時達到最高值。超聲監測能直接觀察卵泡發育情況,當優勢卵泡直徑達18-25毫米時提示即將排卵。
輔助鑒別方法
月經周期規律者可通過日歷法推算,但需配合其他癥狀綜合判斷。唾液結晶觀察儀蕨類結晶現象或基礎體溫雙相變化可作為補充依據。哺乳期或月經紊亂人群建議采用多指標聯合監測。
備孕女性可重點把握排卵日及前24小時的同房時機,避孕需求者需注意排卵期全程均有受孕可能。若周期紊亂超過7天或持續無排卵癥狀,需排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