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在血清總膽紅素水平超過特定閾值或存在高危因素時需要藍光治療。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手段,主要適用于病理性黃疸或可能引發膽紅素腦病的情況。
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是核心指標。足月健康新生兒若膽紅素值超過15mg/dl256μmol/L,早產兒超過10-14mg/dl171-239μmol/L需考慮光療。出生24小時內出現的黃疸、每日膽紅素上升速度>5mg/dl85μmol/L或伴有溶血性疾病如ABO/Rh血型不合時更需積極干預。
高危因素會降低光療閾值。低出生體重兒<2500克、胎齡<37周的早產兒、存在敗血癥或低蛋白血癥<25g/L等情況,即使膽紅素未達常規標準也可能需要治療。頭顱血腫、G6PD缺乏癥患兒出現黃疸時需更早啟動光療。
臨床表現決定治療緊迫性。當出現嗜睡、吸吮無力等神經系統癥狀,或皮膚黃染進展至手足心時,提示可能存在急性膽紅素腦病風險,需立即藍光治療。母嬰血型不合導致的溶血性黃疸,出生后需預防性監測膽紅素變化。
光療期間需密切監測。治療12小時后膽紅素下降未達1-2mg/dl17-34μmol/L,或持續超過20mg/dl342μmol/L時需考慮換血療法。光療后膽紅素反彈超過2mg/dl34μmol/L者可能需要重復照射。
少數情況需謹慎處理。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雖表現為黃疸,但光療無效需手術干預。遺傳代謝性疾病如克里格勒-納賈爾綜合征需長期間斷光療。對于極低出生體重兒,光療時需注意體溫調節與液體平衡。